Search


【過猶不及的教養】

今天到北市一所明星小學演講,從出席率來看,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過猶不及的教養】

今天到北市一所明星小學演講,從出席率來看,我立即感覺到此校父母對於栽培孩子的用心與投入,因此,對於「父母應充分陪伴孩子的成長」、「鞏固親子關係」等貼心的提醒或許都不需要過度著墨;

反而,我立即反應到,在教育資源極度集中又豐沛的學區,我是不是有必要來個反向操作?針對「過度親職」的潛在可能性,或許我更有需要做為一股拉回的力量。(當然,這是我極其個人的揣測,並非事實一定如此)

比如,過度在乎孩子的感受、事必躬親、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學習、常常為孩子打抱不平、怕孩子吃虧、怕孩子因為挫折而心靈受傷、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不公平對待、過度為孩子食衣住行生活起居各個層面排除萬難、容易把生命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孩子身上,以及物資過於豐厚….

過去也常到偏鄉去分享媽媽經,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告訴我,在這些地方我根本毋需先搬出高深的教養理論,或者提出遠大的潛能激發栽培技巧,因為他們首先需要的,是被同理「生存本身就已艱難」的困境。

當我侃侃而談如何觀察孩子的心性動向時,有時候,我會對上幾雙空洞的眼神,然後我才醒悟自己帶來的演講是不切實際的打高空。

我根本無需急切的去觀照他們的教養模式是否跟得上時代,而是必須先引導他們去觀照「自己」的內心,觀照自己的情緒控制,只要他們自己能在各種壓力之下學習歸向正向而樂觀的人生態度,孩子自然能在苦難的洗禮下練成受挫力與同理心。

然後,行有餘力,再來鼓勵他們「多多陪伴」與「身教言教」這維繫親子關係的基本原則。

走過偏鄉,走進都會,我深深體會過與不及的教養都可能產生問題:

過度解讀孩子的任何反應、為孩子儘可能設想一切、忽視孩子自我調適與解決問題的本能;或者,因生存壓力而忽略孩子對於愛的渴求、陪伴的需要、親子和樂融融氣氛的企盼,以及未能適時為孩子展現正向健康樂觀的身影…

這兩個極端現象,會製造不同的問題,需要兩種完全不同的解套方式,而我則需要盤算完全不同的講演方向。

這社會有缺愛的孩子,也有快被愛溺死的孩子;有過早承受壓力的孩子,也有永遠長不大的媽寶,兩個極端的父母活在兩個不同世界,慶幸我都有機會貼近去感受,因而讓我知道在教養上尋找折衷點的必要。

同時,我也試著找機會、找例證,讓不同世界的兩方父母能在心靈上試圖闖進對方的情境,在另一個極端的位置去覺察自己的偏向,汲取自己缺乏的養分。

[開啟孩子天賦的五堂課:孩子有想法,我們就想辦法]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…

[教出好男孩一點都不難]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84113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★《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》作者、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★聚焦青少年的行為、手機電玩、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
View all posts